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下载中心 >> 正文

新时代东中西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联盟行动研究课题高水平成果汇编

发布时间:2023-11-03  点击:[]

新时代东中西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联盟

行动研究课题




高水平成果汇编





202311







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建构与探索

2.“数字·时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

3.“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汽车技术类新型活页教材的编写标准创新与实践

4.新工科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核心素养的测度与提升

5.基于立德树人的高职院校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6.“互联网+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7.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及实施研究

8.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创新与研究

9.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10.技能安徽背景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以学习性投入理论为视角

11.洞察产业链,赋能人才链——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基于产业链图谱大数据平台的高职人才供需研究

12.《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大学生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路径研究与实践

13.职业院校智能制造类高水平专业群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4.“五条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

15.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与研究

16.高职英语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的研究—以《新视界高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17.“互联网+”视阈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18.“1+X”制度背景下长三角地区资历框架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19.高职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体系创建与研究

20.《药品营销实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21.高等职业院校大型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与探索

22.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共同体视域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3.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创新与研究

24.“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编写标准创新与探索

25.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6.“云中学”到“学中用”——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空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27.基于“Web前端开发”专业方向的“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与研究

28.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

29.职业院校立足“政校行企”背景下的跨界教育体制探索与研究

30.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与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体系建构与探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鲁少勤

一、成果简介

课题组通过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内涵和认定标准,在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目前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立体化、递进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为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相关建议和路径参考。

同时,课题组选择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含“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省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普通高职院校)的统计数据,建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并以5所学校作为样本,根据模型测量其教师队伍发展水平并得出结果。

最后,课题组结合所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师资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教师培养制度体系。教师培养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高职院校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岗位聘用考核管理办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

二、研究主体

1.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目标是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能力要求,并且通过构建认定标准、培养制度、岗位设置与聘用、考核评价、奖励激励等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

2)研究意义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在国家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加强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建设,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能力素养提升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研究假设

课题拟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从“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源头开始,涉及到岗位设置、培养培训、企业实践、教学团队、考核评价等系统性制度,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师资建设方面的实证检验,说明学校的培养制度体系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核心概念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和相关培养路径,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需要从制度体系和培养路径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和职业能力素养。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2019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提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202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全守杰认为高职院校应从规范准入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培养机制三个维度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1]。侯荣增提出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2],同时他从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搭建多元化成长立交桥、构建校企双主体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教师评价和薪酬分配制度四个维度提出高职院校构建立体化教师培养体系的策略[3]。王琴从职业精神、知识素养、资源开发、教学实施、人际管理、自我发展等六个维度,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内在结构[4]。方甫兵等提出分阶段构建“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5]

3.研究程序

1)研究对象

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主要是研究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对“双师型”教师的影响和相关培养路径探索。

2)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课题选取“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普通高职院校为样本,梳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相关研究和理论,并结合经过系统梳理的文献进行融合分析,并对此进行总结,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双师型”教师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两个概念,均需要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界定,并且需要清晰的阐述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机理,会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方法。

③实证分析法。对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这一影响关系构建计量模型,并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

3)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探索“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内涵和认定标准,在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目前现状的基础上,从“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影响和异质性影响这两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建构的动因。第二,建立价值链视角下学校制度体系对“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影响机理。第三,基于这种影响机理,探寻“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建构的路径。

4.研究发现或结论

“双师型”教师队伍需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指导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需要从职业院校校内的培养制度体系以及校外产教融合等多个方面,建立立体化、递进式的培养制度体系,提升广大教师的道德和能力素养。

5.分析和讨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的研究者主要从认定标准、培养体系和师资政策这三个方向出发,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但对高职院校培养制度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影响,以及“双师型”教师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尚未发现有文献涉及。

6.建议或思考

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素养构成模型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之间以及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师之间,其“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构成也不尽相同,难以以同一种测量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和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分类别界定

2)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仍难以测量。“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在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或测量模型中所占的比重也不相同,其影响程度、指标体系和测量模型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三、主要成果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对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每年约有1000万人毕业生,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约有70%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但总体来说,全国总的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仅占25%,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教师队伍建设则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双师型”教师,指任教的学科专业教师具有本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也兼备本专业的专业实践技能指导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的职教教师,“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如下图1所示。产教融合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1 “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国家出台了原则标准,省级之间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同时还存在着实践能力欠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难以满足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院校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畅通校企互聘渠道,实现人员双向流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针对不同学校,建立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职业教育作为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显出其独有的类型特征,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责,而教师队伍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资源。近三年来,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领域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构建“立体化、递进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对提升教师师德师风、职业能力和“双师多能”综合素养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是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认定标准不统一、教师数量不足、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难以满足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需要制订“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制订“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但多数高职院校仍处于摸索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方案可供借鉴和参考。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从原则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但需要进一步明确认定细则。第二,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尚未真正体现。企业是社会经济单位,以盈利为目的,在与学校的产教融合过程中,多数仍处于松散的、浅层次的合作水平,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校教师进行实践能力锻炼,也不愿意参与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整个社会产教融合的环境、氛围、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需要打通校企双方人才流动渠道,实现校企双方人员相互兼职。最后,高职院校的师资引进方面,很难从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由于教学方面的要求,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去企业兼职,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培养制度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问题,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校企协同培养,发挥企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3.“立体化、递进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个体,还包括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以及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内涵要求不仅包含教学能力,还包括专业实践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开展教师师德师风培养、新入职教师培训、专任教师专题培训、专业带头人专项培训、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教学竞赛计划、教学能力测评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形成从“新入职教师→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教学团队”的“立体化、递进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如下图2所示。

2 “立体化、递进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1)开展全体教师常态化师德师风专题培训。

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教育融入教师职业生涯培养全过程。

2)实施新入职教师培训。

建立新教师专题培训平台,建立新老教师帮带制度,协助新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帮助新入职教师养成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备的学术规范,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意识形态和安全教育方面,为新入职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科研和人文等综合职业素养。

3)开展专任教师专题培训。

建立专任教师网络培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大赛等内容的专题培训,邀请国内职教领域专家进行教学专题讲座,建立教师终生教育和学习制度,落实“双师型”教师五年周期360学时的继续教育要求,促进专任教师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开阔思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创新能力。

4)实施专业带头人专题培训。

建立专业带头人网络培训平台,开展专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理念、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拓展专业带头人的教育视野,提升专业发展规划能力和学术前沿把握能力,探索专业建设的方法途径,增强学科和专业的竞争力。

5)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通过建立“一对一”对接制度,帮助兼职教师熟悉学校教学规范、完善教学文件,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实施督导听课和学生评教,指导并检查兼职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任教资质和聘用流程,明确学校、企业和兼职教师工作职责,加强学校、企业和兼职教师沟通协调,实行多方协同育人,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全过程管控。

6)实施教师每年企业实践锻炼。

依托国培省培和行业企业项目,通过参加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访学、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和“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修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研修,增强专业实践能力,采取教学团队或个人的形式进行企业实践,深化落实“双师型”教师五年不少于6个月、每年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要求。





下一条:新时代东中西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年度工作计划

关闭